关于我们

被动语气

中国人并不是不用被动式的,一般语法书都有提到。高名凯《汉语语法论》第一篇第六章第十节,有很多例句,不能一一照录。有几种写法不妨介绍如下:

被人欺负了。

给人欺负了。

让人欺负了。

叫人欺负了。

为利所迷。

被贼所败。

他吓得要死。

挨了一顿打。

不为酒困。(《论语·子罕》)

又“见”字也用于古文的被动式,如“盆成括见杀” (《孟子·尽心下》)。

可是中文里的被动语气绝没有英文里的用得广泛全面,英文里的“行为者”往往可以省去。许多恶劣的译文,把被动语气照泽,结果读来不像话。如

一、他被许可来美。

二、最近被注意到一件事。

三、这地方被称为天堂。

四、他被指定为负责人。

五、他被查出贪污。

六、这条条文被修改为.....

七、这座大厦已被称为“伟观大楼”。

这种例举不胜举。译者但看见-ed就“被”它一下,似乎已经尽了职责。不知道毛病出在上面,这些句子全不是中文。


补救的办法有两种,一种是改变句法,如第三句,可以改变“这地方有天堂之称”,这也是被动式,却不需要补出“行为者”,或者改为“大家把这地方叫做天堂”,这是上策。第二种办法是查出谁是“行为者”,把他(它)补出,如第六句,倘使上下文可以看出是一个委员会负责修订条文的,就可以改写成“这条条文已经委员会修改....。但是有时看不出谁是干这件事的,乱补就要驴头不对马嘴,所以是下策。当然这一句也可改为“这条条文已经修改为....”,可见毛病出在那个“被”字上。
摘自思果《翻译研究》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image.png

微信扫描二维码,关注微信公众号同文翻译,了解更多资讯!